“扛鼎之作”的“扛”不读káng,到底读什么?扛鼎又是什么意思?

2025-07-30 19:41:27
在奴隶社会时,鼎一开始被用于祭祀和宴飨,故有“列鼎而食”之说。后又演变成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,成为传国重器。因为礼制之需,又兼做...

在奴隶社会时,鼎一开始被用于祭祀和宴飨,故有“列鼎而食”之说。后又演变成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,成为传国重器。因为礼制之需,又兼做礼器,如天子九鼎,诸侯七鼎等。

“扛鼎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举重活动,就是用手举鼎。“力能扛鼎”是形容气力特别大,也可比喻为笔力雄健。

“鼎”位居礼器之首,是国家政权和皇权的象征,引申出来的意义,大多与“重要性”有关。

所以“扛鼎”也可以用来比喻“分量重、地位高”,如“扛鼎之作”就是用来比喻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,意义深远。

有人将“扛鼎之作”的“扛”读káng,是错误的。扛在读káng时,表示以肩承担物体,“肩”部可以扛枪,扛锄头,却不可以扛“鼎”。

扛在读gāng时,表示用双手举起重物, 而“鼎”是可以用“双手”举起来的,而不是把鼎扛(káng)在肩上,所以扛鼎应读(gāng dǐng )。

据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上记载,“籍长八尺馀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。”意思是:项羽身高八尺有余,力大无比,可以举起千斤重的大鼎。他的才能和勇气都不是常人所能及,所以吴中子弟都对他敬畏三分。

如今,“力能扛鼎”的项羽早已作古,“鼎”也不再是传国重器,成为了博物馆中的陈列品,但“扛鼎”这个词却流传了下来,这也是“鼎”的文化蕴义积淀的结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