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手机能在室内定位而GPS北斗模块却不行?
2025-05-29 06:55:40书接上回,前一篇文章我们讨论到为什么GPS定位模块不能在室内定位?对此有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就提问那为什么手机可以在室内定位呢?不都是用的GPS北斗系统嘛?
对呀,为什么手机能在室内定位而GPS北斗定位模块确不行呢????
这里就不得不需要了解一下手机定位跟单纯的GPS定位模块的定位原理区别了;
1、GPS定位原理上一篇文章已经讲的比较清楚了,主要是接收来自卫星系统的定位数据,从而实现 产品定位的;
2,手机定位系统就比较复杂并不是单一的GPS北斗定位,而是由基站定位、WIFI定位、惯性导航定位还有一些特殊场景的蓝牙定位、UWB超宽带定位等等,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融合型定位,下面我简单的说明举例一下:
a、Wi-Fi 定位:室内分布着许多 Wi-Fi 接入点(路由器),每个接入点都有唯一的 MAC 地址。手机开启 Wi-Fi 后,会扫描周围的 Wi-Fi 信号,获取各个接入点的 MAC 地址和信号强度等信息。然后,手机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,服务器中存储着大量 Wi-Fi 接入点的位置信息数据库,通过对比手机接收到的 Wi-Fi 信息与数据库中的记录,估算出手机的大致位置。例如,手机检测到附近有三个已知位置的 Wi-Fi 接入点,根据它们的信号强度和距离衰减模型,结合三角定位原理,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。
b、惯性导航定位:手机内置的加速度计、陀螺仪和磁力计等传感器可以感知手机的运动状态和方向。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积分和处理,可以推算出手机的位移和角度变化,从而实现室内定位。例如,当用户在室内行走时,加速度计可以测量手机的加速度,通过对时间的积分得到速度,再积分得到位移;陀螺仪可以测量手机的旋转角度,磁力计可以提供方向信息。结合这些数据,可以实时计算出用户在室内的移动轨迹和位置。不过,惯性导航定位会随着时间积累误差,通常需要与其他定位方法结合使用来提高定位精度。
c、基站定位,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:
TDOA 方式:不需要手机和基站的时钟完全同步,它测量的是信号到达两个不同基站的时间差,根据这个时间差和两个基站的位置信息,可以确定一组以这两个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,通过测量与多组基站的时间差,得到多条双曲线,这些双曲线的交点就是手机的位置。
TOA 方式:通过测量信号从基站到手机的传播时间,再乘以信号传播速度(近似为光速),得到基站与手机之间的距离。理论上,通过测量与三个或以上基站的距离,利用三角定位原理就可以确定手机的二维坐标位置。但这种方式要求手机和基站的时钟精确同步,实现难度较大。
基于信号强度:信号强度与距离存在一定的关系,一般来说,距离基站越远,信号强度越弱。通过测量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,结合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与距离的模型,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各个基站的距离,进而确定手机的位置。不过,这种方式受环境因素(如建筑物阻挡、天气等)影响较大,定位精度相对较低。
由此可以得知,其实当手机处于室内的时候也不是使用GPS北斗定位系统来进行定位的,而实根据手机内部实时存储的信号丢失前的位置数据,结合各类传感器及其它方式的定位算法来进行基于位置的服务(LBS)。
欢迎大家进行探讨!!!
-----一个不会技术的野生业务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