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颜渐老,白发添多少?

2025-11-12 06:02:28
朱颜渐老,白发添多少? 出自元代白朴的《清平乐·朱颜渐老》 译文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,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? 注释朱颜:红颜,红色的...

朱颜渐老,白发添多少?

出自元代白朴的《清平乐·朱颜渐老》

译文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,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?

注释朱颜:红颜,红色的面孔,指的是年轻的面孔。渐老:慢慢地变老了。

赏析此句诗纯用白话,慨叹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倏忽,通过“朱颜”和“白发”的强烈对比,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情、人生易老的感叹。

完善

原文

白朴《清平乐·朱颜渐老》

朱颜渐老,白发添多少?桃李春风浑过了,留得桑榆残照。江南地迥无尘,老夫一片闲云。恋杀青山不去,青山未必留人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,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?桃李、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,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。再次来到江南,无一丝烟火之气,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。我留恋这青山,不想离开,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,也不一定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中。

注释清平乐:词牌名,又名《清平乐令》、《醉东风》、《忆萝月》,为宋词常用词牌。朱颜:红颜,红色的面孔,指的是年轻的面孔。渐老:慢慢地变老了。桃李:《诗经》中有“华如桃李”的句子,后世用来比喻青春年华。浑:全、整个。桑榆:指日暮。后常比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此词从未有人编年。据词中提到的地名“江南地迥无尘”,时间“老夫一片闲云”,说明这首词也是晚年寓居建康时所作。其上限不得超过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(1280年)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

徐凌云校注.《天籁集编年校注 》:安徽大学出版社,2005年:165页

2、

王筱云. 《词曲卷(二)---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(词) 》 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94 年:97页

赏析

上阕四句慨叹流光倏忽即逝,转眼之间,青春已逝,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。第一二出句语平实自然,但欠意象与内蕴;然第三四句对这艺术上的欠缺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:“桃李春风浑过了”不啻是“朱颜渐老”的内蕴,它以“桃李春风”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,使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,想见诗人青春年少之时曾有过怎样令人神往的、销魂的经历。“浑过了”这一“浑”字用得极好,看似俚俗,意蕴甚丰,它既有“等闲”之意,又有“全部”之谓,用于句中就把“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”的怅惆之情作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,真可谓以一当十,又能体现时代和个性的特征与风格。“留得桑榆残照”与“白发添多少”又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对应。《后汉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此词主要讲述了词人来到江南后,感慨时间易逝,朱颜渐老,是一首叹惋迟暮之作。其上阙慨叹流光倏忽即逝,转眼之间,青春已逝,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;下阕描写词人回金陵之后所过的脱离“红尘”的隐逸生涯。全词语言质朴,为文自然,比喻新颖,感情真挚,颇具艺术魅力。

白朴

白朴(1226—约1306) 原名恒,字仁甫,后改名朴,字太素,号兰谷。汉族,祖籍隩州(今山西河曲附近),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,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,终身未仕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曲作家、杂剧家,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。代表作主要有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、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》等。► 159篇诗文 ► 73条名句

完善

猜您喜欢

我有功于人不可念,而过则不可不念;人有恩于我不可忘,而怨则不可不忘。

——《菜根谭·概论》

是非入耳君须忍,半作痴呆半作聋。

——唐寅《警世》

误用聪明,何若一生守拙;滥交朋友,不如终日读书。

——《围炉夜话·第四一则》

是非只为多开口,烦恼皆因强出头。

——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
毕竟几人真得鹿,不知终日梦为鱼。

——黄庭坚《杂诗七首·其一》

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——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
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

——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汉纪五十八》

相思谩然自苦,算云烟、过眼总成空。

——戴复古《木兰花慢·莺啼啼不尽》

乃知兵者是凶器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。

——李白《战城南》

若道春风不解意,何因吹送落花来。

——王维《戏题盘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