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】揭秘︱木心一生未婚之谜
2025-05-06 08:27:31一、木心其文
01
文学,有本事把衣服脱下来。
多少有名的文学,靠服装、古装、时装,琳琅满目,里面要么一具枯骨,要么一堆肥肉。
--木心《文学回忆录·第十四讲》
木心作品读近大半,夜读《文学回忆录》。
如扫描仪,读字。
如吃葡萄,须大串大串一起入口,方知其味。
又如吃酒,有时要一滴一滴咂摸,才有快感。
02
然无论快感,还是香醇之味,都让人耽醉不已。
再观木心其人,身材颀长修伟,神情忧郁深切……
常想,如若,我为女子,非其人不嫁。
诗有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
--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慕其品性,爱其才华,怜其遭遇……
是,似乎又都不是。
本来,做木心身边之书童婢女,或幸运如陈丹青一生执弟子之礼,已为生平快事。
只是,这百年不出之瑰艳奇崛之男子,为何一生孤独未婚。
03
人生中,庸俗之辈包围,很难成功。爱情最难。……
人生,我家破人亡,断子绝孙。爱情上,柳暗花明,却无一村。说来说去,全靠艺术活下来。
--木心《文学回忆录·第十二讲》
其实,就在我帖下,并且一读再读这些文字时。
瞬间,明白,木心的一切早已不必言说,一切答案都已写进文字里。
他的作品,就是他的传记,是中国那个时代的最好的“刺客列传”。
如此皇皇百万巨著,是为一个不甘失败的人写他不甘失败的一生。
而且,木心怕后来者不懂,反反复复精精当当地言说。
难怪,有朋友在公号后台留言说:
木心,当通读十遍以上方可言之。
只是,我等浅薄之辈,四十余年未遇如此之师、兄长、朋友、情人,可爱的孩子。
四十余年,从未如此之快乐、激动,欣然于心,想要忍着含着噙着幸福不说,幸福还是偷偷地跑了出来。
二、木心其人
01
弄虚作假的人其实是麻木的。他们鉴貌辨色,八面玲珑,而对自然、宇宙,极麻木。
真正敏于感受,是内心真诚的人……
--木心《文学回忆录·第六讲》
木心,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当然,是内心真诚的人。
02
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--《论语·里仁》
虽木心不喜孔子,依然用《论语》的言语评述木心。
在我看来,木心首先是一个君子。
此君子,指精神,而非品德,更与物质生活、现实地位的高下无关。
据陈丹青《文学回忆录》后记中所云,讲授文学回忆录时,木心生活并不宽裕,“学生”亦有以“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,或使老人约略多点收益”之意。
木心的“道”是什么。
是艺术,广义之包括文学、绘画、美学、哲学之大艺术。
虽然,孔子所谓之君子,多讷于言敏于行。
木心可贵之处在于,既敏于行,亦善于言。
03
一是春秋战国、百家争鸣之时。
一是在中、外、古、今四大交汇点上,催生一批大师的民国时期。
有人,这样总结中国历史两个黄金时代。
在我看来,生于1927年,毕业于上海美专的木心,是民国时期最后一位大家。
精通绘画,深解美学,兼具思想的文学家,前有鲁迅,远有台湾的蒋勋,这再无来者的地位非木心莫属。
04
万物之初有两个神,一光明,一黑暗。
人的灵魂是两个神的永久战场。
——木心《文学回想录·第九讲》
人的一生像什么。
“明与暗,生与死,过去与未来”“友与仇,人与兽,爱者与不爱者”①两只神仙的搏斗。
这样光明与黑暗、左手与右手相搏且又超越其上的木心像谁。
眼极冷,心极热的庄子。
“背着因袭的重担,肩住了黑暗的闸门,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;此后幸福的度日,合理的做人”②的鲁迅。
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,令人应接不暇。
蔡元培《鲁迅全集序》的文字,用之木心身上,恰当之至。
木心作品各有其美,然《文学回想录》是集大成者,设想:
若干年之后,木心作品翻检十余遍,木心所喜之文亦遍阅之,亦当完成生命,亦当自现风景,亦当似而非是木心。
三、木心其情
01
歌德七十四岁犹动情 到底是歌德
我也曾猝倒在洪大的幸福中。
--木心《云雀叫了一整天·乙辑》
木心,无论少年或老年的木心,身边一定不缺环佩叮当衣香鬓影的女子。
当然,性格极好脾气极坏的木心,一定也曾于爱情的深渊里深深耽醉过。
只是,只是你,为何终生未婚。
02
回到开篇的引言:
多少有名的文学,靠服装、古装、时装,琳琅满目,里面要么一具枯骨,要么一堆肥肉。
多少年轻或不年轻,貌美或不貌美的女子,靠裙装、洋装、西装、旗袍包裹的肉身,里面要么满满的色,要么满满的空。
一眼看穿的木心,甚至等不及褪去装饰,便匆匆转身跳开了。
03
当然,还有更悲凉的。
——如果我死于“浩劫”,被杀或自杀,身败名裂,芳芳回来时,家里人作为旧了的新闻告诉她——我的判断是:
她面上装出“与己无关”,再装出“惋惜感叹”,然后回复“与己无关”。
她心理暗暗忖量:“幸亏我当时走了,幸亏从此不回头,不然我一定要受株连,即使不死,也不堪设想——我是聪明的,我对了,当时的做法完全对了——好险!”
这个怪念头一直跟着我。
……
“把我搅混了,你和芳芳,都是小人物,可是这件公案,是大事。你说蒙田,蒙田也一时答不上,我得想想,怕说错。”
第二天在咖啡店见面,我友确实认真,开口即是:
“你想的,差不多完全是对的!”
--《芳芳No.4》
《温莎墓园日记》是木心唯一的小说集。
无论是《一车十八人》中,载着十六个男人连同他自己一起坠入深谷悬崖的小人物李山;还是写父亲外室的《夏明珠》……
都直击人性的黑暗,社会的黑暗,虽然这黑暗的苍凉里有着些微可怜的深情,然而深情背后依然是无尽的苍凉与黑暗。
卖哭卖笑卖唱卖舞,不一定用眼用嘴用嗓子用身段。任何东西都可以卖,因为任何东西都有买主。
谁能不卖,谁能不买。商品社会长长地过来,还要长长地过去。
--《爱默生家的恶客·恒河·莲花·姐妹》
置身于,拨光头发也无法逃离的商品社会,见着这不停卖着不断买着的人群。
你有多少爱,多少情自我安慰。
你有多少泪花,能够长流不尽。
04
然而,这繁华如花的苍凉里,让人无比绝望的是婚姻:
夫妻日日说恩情,夫死又随人去了……
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,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。
--《石头记·好了歌》
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来时各自飞。
在这满是鸟,都是鸡,是鸡位、鸡(妖)精③的世界里。
芳芳的反应是正常的,木心的念头是正确的。
然而,木心要的偏偏是世间毋有的不正常的爱与婚姻。
不过是欲望,所谓爱情,所谓婚姻,不过是色色形形的自利的欲望罢了。
《大宋母仪》的现代性,在于“同一种罪孽,接连两次发生在一个家庭里”,那么审判和报应没有惩戒和教训的作用,这样的象征性就大到了整部人类文明史,代代众生所犯的都是前辈已一再犯过的错误。
恶在继续,日光下无新事。
--《温莎墓园日记·大宋母仪》
故事是讲一家两代母亲,因为偷情或爱情以知情或不知情的方式谋杀亲子,前者未果,后者成真。
读完,内心死寂,久久未言。
年少之时,也曾亲历过作恶的儿子为父亲砍杀,埋于堂屋窗前的事件。
每每夜间,只要一躺下来,累累的尸骨便真实再现于目前,无法入眠。
再想想历史上确曾发生的,因战争或饥荒易子而食的故事。
人性呀,从来没有最黑暗,只有更黑暗。
05
有人问苏格拉底,他是否应当娶妻,苏格拉底回答:
不论他娶不娶,他都会懊恼的。
--《爱默生家的恶客·爱默生家的恶客》
如此,还是不娶的为好。
孙兄,意下如何。
嗯嗯,木兄点了点头。
想起,必将永载史册的一外国女子,周作人鲁迅一桩至今未解的公案。
想起,因四字,灭一文。
一笑,一哭,祭之,记之。
06
十月小阳春 走访旧情人的天气
绅士淑女钗光鬓影 我只愿在威尼斯暗夜小巷独步
--木心《云雀叫了一整天·乙辑》
十月之秋,阳春天气,即若情人不在。
旧日街角的咖啡店,曾经旷野的草地,自有无尽风景……
如此想来,木心真是大智慧大浪漫。有些羡慕孙璞来。
风情万种的禁欲生涯
--木心《云雀叫了一整天·乙辑》
如此想来,看看木心笔下摇曳多姿、万种风情的文字。
一路读来,木心真是大浪漫大智慧。有些钦慕孙璞了。
喜爱的作家,或人之中,对木心所知最少,似又最深。
似乎明白,他为何一生未婚,而又一生无悔的原因了。
PS
①鲁迅《野草·题辞》
②鲁迅《坟·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
③木心《爱默生家的恶客·爱默生家的恶客》原文:
现实生活中则全世界都是鸡,都是鸡味、鸡精。